2017年8月8日21点19分,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景区灾情严重,多个景点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次日,景区全面停止接待游客。今年3月8日,关闭了近7个月的景区按照“限区域、限流量、限时段、限方式”的原则重新开放,但6月下旬以来,受持续强降水天气影响,九寨沟景区先后遭受“6·25”和“7·10”特大洪涝灾害,再次闭园。 再次闭园已经两个多月,景区内项目重建日夜兼程。 吹响集结号,全局动员,没有“第二线“! 在“6·25”和“7·10”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局长赵德猛带队深入到景区内丹祖沟震后地形地貌、生态资源及泥石流隐患等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落实安全责任,防患于未然。 对九寨沟景区来说,灾后重建是一次艰难的实践,更是一场难打的“硬仗”:九寨沟景区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在灾后重建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但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全局上下面对艰巨的任务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鼓足士气、坚定信心、严格按照省、州相关文件精神,把灾后重建当作全局第一件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攻坚意识、时效意识,高质量的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坚持科学指挥、专业调度、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原则,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全面提速灾后重建进度。 目前的九寨沟管理局,真正实现了全局总动员,全员在一线。 打响攻坚战,通力合作,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重建项目任务重、时间紧,为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景区管理局多措并举,加强工程管理,抢抓建设工期。目前景区内的在建项目分为综合协调组、道路建设组、生态地灾组、旅游设施和社区建设组、旅游恢复组及监督检查组,在各单位有序的合作之下,多个重建项目正火热的同步进行着。 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一辆辆运输车、水泥罐车便开始排队进沟,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 进入景区后,施工道路上多台大型压路机正在进行作业,施工人员一直来回摊铺着沥青。“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部分路基、路面的施工。近段时间,天气晴好,我们将加班加点,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施工人员说。 与此同时,下季节海子公路边坡上部崩塌治理点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此处是地震的重灾区,由于雨季时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因此此处的治理主要采用“棚洞+桩板拦石墙”的手段。为了景区以后的安全,现场的工人们顶着高原的骄阳,加班加点坚守岗位,一刻都不放松,全速推进的气氛弥漫整个施工现场。 40岁的是王大哥是棚洞项目的钢筋工,每天早上8点过就开始工作,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累嘛,肯定是累的,你看我这手套都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副了。”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工人们吃住都在工地,“我家就在下面的镇上,但是为了抢工期,已经快1个月没有回家了,不过九寨沟是我的家乡,我有责任把这儿守好、修好。”王大哥说道。 8·8地震以来,有近千名像王大哥一样坚守在重建一线岗位的工人,从夏天到秋天,他们克服了高温、多雨、降温等气候的不利影响,毫无怨言,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质量措施,确保工程有序推进,全力加快建设进度。 入夜后,施工作业仍没有停歇,目前,所有施工单位的建设者都放弃休假,实行两班倒24小时施工作业,全力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全天候作业是我们抢抓进度的一项重要手段。按我们目前的任务量来算,只有24小时不间断施工,才能保证如期完工。”景区地灾项目部的负责人透露:“目前景区内每个施工方都列出了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同时,实行全天候作业,做到人歇机不歇。 一个个画面、一组组数据,彰显了九寨沟景区恢复重建的速度和力度,截至目前,按29个规划内项目统计,累计开工20个,开工率达69%,其中已完工3个,完工率10.3%,在建17个。 奏响凯旋歌,保证质量,重建水平超越震前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管理局专门成立了督导小组,主要领导及工程管理工作人员采取定期、不定期到现场巡查,通过现场督导、抽样检查、调阅资料、询问座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了解恢复重建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及质量、安全、进度等情况。要求各施工单位抓好内部管理,倡导和坚持“绿色重建”,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现场处理的,督促相关单位现场处理;不能现场处理的,出具书面整改通知责成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追踪整改情况。从施工程序、施工工艺、资料完善和人员管理等多方入手,全力保证景区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重建绝不只是重新修建,我们将以重建为契机,在建设中全面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等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后,标准和质量都远远高于灾前水平,给游客更舒适的旅游体验。“这是九寨沟景区灾后重建的目标“去年8·8地震,景区生态栈道遭受严重损毁,自景区灾后保护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以来,就把生态栈道的设计与建设作为旅游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重要项目之一,让景区的基础建设提档升级,更加富有‘国际范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