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九寨沟旅游人数达4561175人,同比增长55.85%,实现“三无”(无重大投诉、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目标,游客满意率97.6%,景区植被覆盖率85.5%,保持一类水质标准。
坚定不移强化生态保护,九寨沟生态文明建设出新招
统筹规划森防工作取得实效。编制完成《九寨沟管理局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在重要时段组织相关森防单位和部门开展大规模巡山巡护活动,全年发放护林防火宣传资料3000余份,更新防火标识牌50余个,入户宣传421次。
发挥科研支撑作用助推景区生态保护。在局域网上发布30条信息,汛期每天短信群发气象预报、地质灾害等级预警信息200次。在局域网上发布防灾减灾巡查报告31条,撰写并发布应急勘查报告5条,完成景区内44名专职地质灾害观测员培训,开展景区游客应急疏散演练。参与《九寨沟水资源与生态安全关键技术联合研究》、《基于移动互联和云计算地质灾害防治与预警系统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实证》课题立项和课题研究。完成遗产地年度监测报告编制工作。完成“九寨沟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种群生态学研究及调查监测技术改进”报奖工作,项目获得阿坝州科技进步三等奖,积极推进“九寨沟钙华湿地保护及其在维护环境中的作用研究成果转化”等科研项目。完成国家科研项目“九寨沟生态-经济系统综合模型构建与旅游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九寨沟过去环境重建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构建”和“中国西部钙华景观演化及其保护技术措施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完成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筹建工作任务,参加在克罗地亚普利特维采国家公园举行的揭牌和签字仪式。
多措并举加强旅游市场营销,九寨沟旅游接待创新高
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助推旅游市场持续火爆。举办“2014智慧旅游年九寨沟首游式”、2014中国·九寨沟第九届国际冰瀑旅游节、九寨沟第五届智慧景区论坛,九寨沟冬季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30%以上。举办“中国四川九寨沟第十届民俗风情月”活动。举办“嘛智文化节”、“日桑文化节”。举办“爸爸妈妈去哪儿?—九寨扎如亲子游”活动,全球海选出三个家庭体验九寨扎如秘境生态亲子游。
依托网络平台,实施精准营销。进一步强化九寨沟管理局官方网站营销功能,全年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景区新闻244条。目前,九寨沟景区官方网站游客日浏览量达到近3000人次。建成全国景区首个微信服务平台,在暑期旅游高峰时段建立九寨沟景区微信指挥群、九环线旅游公共信息微信群,目前微信关注人数已达13万余人次。开展微博专题推广活动,景区新浪微博共有粉丝1624629人次,已发微博11307条。制定《九寨沟管理局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在全国旅游景地率先对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开展标准化管理。
实施拉动式策略,树立良好九寨品牌。3月15日实行“买一赠一”促销政策。针对旅行社,推出景区门票“买十赠一”的量价挂钩促销政策。对2013年网订门票四川排名前十、重庆排名前三、甘肃排名前三的旅行商实行满万奖百量价挂钩促销政策。
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入境旅游市场。与韩国HANATOUR旅行社和MODE TORUR旅行社签订2014年战略合作协议,与WENDY WU TOURS英国公司签订英国市场推广协议,大力开拓韩国、欧洲等入境旅游市场。与美通社、《香港商报》等境外主流社交网站、媒体开展专题营销,提升九寨沟境外知名度。与亚太旅游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共接待入境游客169608人次,占全年接待人次的3.72%,同比增加31399人次,同比增长22.72%。
加强媒体合作,深挖景区内涵。与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展开广泛合作,全年九寨沟新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6条、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1条、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1条、四川电视台《新闻联播》15条、四川四台2条,九寨沟县台25条,康巴卫视25条。国庆期间邀请中央电视台国庆《直通景区》节目组,播报景区专题5次。
重视口碑营销,满足游客合理需求。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全年共发放调查问卷4000余份,回收率达到100%,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全年游客满意度达98.7%。
开展舆情监控,引导正面宣传。景区与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有效控制舆情发生的范围与影响,积极防控不利言论,引导正面信息,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积极稳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九寨沟旅游设施展新颜
诺日朗中心油污收集池建设项目7月18日由九寨沟县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比选,确定了施工单位, 8月10日施工方进场,9月中旬完成主体结构回填,现已全面完工。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扎如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1年4月经四川省发改委批准同意建设,2012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29.9公里的给水管网改造。
总规修编及西大门前期工作,已完成《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实施报告,完成修编评审报告,通过四川省住建厅评审,目前已报国家住建部。
不断改善旅游综合管理,九寨沟服务质量见新效
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九寨沟管理局旅游标准体系》(2011版)复审工作,共修订标准200项、废止标准23项、确认标准50项、制定标准97项。将“智慧九寨”系列标准、“环境卫生保洁”系列标准、《九寨沟景区旅游高峰时段应急管理办法》等重要标准纳入体系。与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共同制定《游客高峰时段旅游景区应对标准(A++标准)》;与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起草《四川省旅游景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和《四川省旅游景区事故应急标准》;与北京联合大学合作,共同制定“智慧九寨”系列标准。
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门禁票务系统的升级改造,4月1日成功试运行。完成景区高清数字监控系统扩容,新增44个监控点。积极推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跨区域多形态的实景三维智慧文化遗产及旅游综合服务系统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已完成第一个版本APP-“乐行九寨”两类终端IPONE、Android的研发,并在苹果商店、安卓市场上线。积极推进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智能导航搜救终端景区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已于9月顺利结题,启动“基于北斗技术的数字化景区首台套应用示范”项目。开展九寨沟360生态监测项目,已完成一期项目设备安装,二期项目设备已全部到场。
扎实推进民生项目落实,九寨沟安全稳定翻新篇
社区管理工作得到新提升。在景区居民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活动,通过会议、资料、横幅、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景区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景区村寨风貌提升打造工作,对村寨乱搭、乱建等违规现象进行巡查、监控、拆除。做好景区居民就业创业工作,解决景区居民33人就业问题,组织景区居民成立吉祥九寨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解决景区内外80多人就业问题。
景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重新制定《九寨沟管理局敏感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实行划片包干制。制定《九寨沟管理局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和人头。加大对外来人员的排查、防控、监管等工作。严厉打击“黄赌毒”和邪教活动,对景区不稳定因素进行深入排查、分析并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做好景区救护和投诉工作,全年接待游客门诊治疗2880人,其中急救抢险405人,意外239人,骨折141人,转上级医院290人。救护处理率100%,游客满意率99%;投诉处理机制健全,共受理投诉13起,完成率100%,游客满意率99%。
切实加强法治九寨建设,九寨沟景区管理用新法
强化景区市场秩序整治。完善《诺日朗服务中心商品售卖区管理办法》,维护景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营秩序。
与景区经营居民签订《诺日朗服务中心商品售卖区柜台租赁合同》、《诺日朗服务中心防火责任书》各195份,发放《诺日朗服务中心商品售卖区管理办法》195份,规范村寨及景点经营秩序。
以乱摆摊设点、尾随强卖活动为整治重点,定岗、定员、定点、定段,全年共查处景点及栈道上乱摆摊设点、尾随强卖活动115起,口头教育规劝152人,代为清理违规旅游商品30起,查处违规进入景区人员65名。
严格执行“沟内游、沟外住”各项政策,严防景区村寨违规留宿游客现象发生,加强情报信息掌控,狠抓景区留宿问题。
充分准备积极应对,九寨沟旅游高峰管理探新路
统一应急组织体系。九寨沟县、九寨沟管理局、大九旅集团共同建立旅游高峰应急保障联合指挥体系,成立九寨沟旅游高峰应急保障联合指挥部,景区旅游高峰应急保障工作组下设23个职能小组,县应急保障工作组下设7个职能小组,按照各自职责细化分工、增添措施、落实责任。
不断完善预案体系和标准。由局牵头,县、司配合,完善《九寨沟旅游高峰应急保障联合指挥工作预案(试行)》;制定《九寨沟景区旅游高峰时段四级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将景区划分为5个片区,明确责任人;制定《九寨沟景区游客高峰时段应急管理办法》内部标准。
信息互通机制初见成效。在景区入沟处和前往九寨沟的沿途道路发布旅游信息,实施游客远端分流;将交警监控系统和景区点段监控系统并入联合指挥中心,完成对景区内外游客信息的及时掌控;建立九环线旅游信息平台,构建起“扁平化管理+生产链信息及时共享+大数据趋势分析”的创新模式;在景区官方网站、联合指挥和景区指挥两个微信平台上及时发布进沟人数,分时段进沟分配票数,观光车辆对应出动数量等;在每日晚11:00时发布宾馆饭店入住客人数量和进出车辆情况,研判次日客流量;实行咨询电话24小时值班制,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