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九寨沟四十周年成就展和第十四届国际冰瀑旅游节网络会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614|回复: 0

2018年8月8日,再现新“童话” 重建正当时——九寨沟管理局灾后恢复重建一周年

[复制链接]

617

主题

684

帖子

21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37
发表于 2018-8-8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寨沟管理局灾后恢复重建一周年
       一年前的8月8日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童话世界”满目疮痍。今年6月下旬以来,受持续强降水天气影响,九寨沟景区先后遭受“6·25”、“7·10”山洪泥石流灾害、九寨沟县二道桥山体崩塌,在建项目遭受严重损失,部分建设工程一度被迫停工,严重影响了灾后重建项目进度。
       无情天灾几度袭来,九寨沟没有屈服!九寨沟景区管理局没有屈服!在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九寨沟景区管理局上下迸发出空前凝聚力,以更加坚韧的意志,在大灾难后勇敢前行。
        “时间紧、环境差、战线长、任务重”,这是九寨沟景区管理局所面对的工作现状。但九寨沟管理局上下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主动接受任务、想方设法克服不利因素,树立“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抢时间、赶进度”的观念,把灾后恢复重建当作全局头等大事来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牢固树立攻坚意识、时效意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全面提速灾后重建进度。
       “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显著增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板,努力把景区建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典范,早日向世人重新展现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魅力。”九寨沟管理局局长赵德猛如是说。
       365天,四季轮回,万象更新,“8·8”九寨沟地震一周年。如今九寨沟管理局正按照全面完成省、州既定的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井然有序地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建设一个新的家园,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九寨沟!”神圣的使命激励着灾后重建的建设者,九寨沟景区灾后恢复重建正高速、有序进行。一处处蒙尘的景点重新闪亮,一条条破损的道路再次通达,一个个村庄恢复往日祥和,一个新的九寨沟景区正在满目疮痍中涅磐重生。
       生态恢复不允许一点破坏
       人工清理震损林地,是九寨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的先导性工作。参与清理震损林地现场指挥人员告诉笔者,树木全部清理后,才能在原地着手生态恢复。
       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对于头顶无数光环的九寨沟来说,生态环境的无可比拟是让她闪亮世界的最主要原因。
       世界自然遗产地遭受地震破坏在国内尚属首次、国际上也很罕见,九寨沟景区内的火花海、诺日朗瀑布等知名景点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到底如何修复,是放置等待自然修复,还是人为介入的人工修复?摆在面前的这两条路该做怎样的选择?
       事实上,这两种修复方式都各有利弊——人工修复即便复原了外表,却是“虚假的完整”,一定程度上会失去景点原本独天得厚的“生态韵味”;自然修复虽然过程漫长,且一些破坏严重的地方很难完全复原,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却可以让一些景点在即便受损的情况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残缺美”。以诺日朗瀑布为例,地震时出现了裂缝,极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如果采取人为干预措施进行修复,需调动大量钢筋水泥,水泥浆等杂物难免沾留在地面上,影响景区美观。而如果放任水从裂缝中流走,那么瀑布终将消失,留下的将是“缺憾”,而非“残缺美”。
       事实上,九寨沟景区内灾后自然生态系统总体保存仍较完整,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那么修复方式究竟选择自然还是人工?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迫切需要将这样的对矛盾进行有机的统一。
       去年,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指导恢复重建的纲领性文件——《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在五大重建任务中,“科学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位列第一位。这意味着,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不搞大开发,将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努力把灾区建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康的典范。
       修复有了指南,建设有了方向。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启动以来,九寨沟景区管理局按照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的要求,把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大生态、大环境观念,统筹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地震直接破坏的生态修复与灾害影响的生态保护,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水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恢复自然生态功能,着力维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完整性和突出普遍价值(OUV),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三区”融合推进生态修复的四川实践。
       无论是地灾治理还是道路建设,无论是房屋重建还是基础提升,九寨沟管理局都绝不允许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加快重建速度。不乱砍一棵树、乱挖一片草,呵护生态、敬畏自然,在九寨沟景区管理局早已深入人心。
       目前,九寨沟已着手制定详细方案,按照“尊重自然,适度干预”的修复原则,实施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遗产点的动态监测与保育,对判断不会再发生次生灾害的地方,则选择自然修复保持“残缺美”,力求最大程度保持和维护自然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据了解,九寨沟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共有14个项目,总共计划投资39031万元 。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将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任务,以达到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逐步恢复、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基本达到震前水平、珍稀濒危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重新展现独特魅力的重建目标。同时,将建成跨部门多领域生态环境自动检测、监控、预警的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用现代技术手段监测灾区生态环境.
       地灾治理不放过一个角落
       崩塌、泥石流、滑坡……也许在一年以前,谁也没有想到原本绿树葱笼、山水有灵的九寨沟景区,却在地震后与这些惊险的地灾词汇紧密相联。
       众所周知,地震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不仅是那一瞬间强大能量爆发所产生的惊人破坏力,表层土壤和岩石松动、植被损毁等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同样破坏力巨大,而其发生的隐蔽性、突发性更在今后的长时间内威胁到景区安全。
       今年6月25日,九寨沟景区内突发百年难遇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尽管此次灾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受到短时间内的强降雨的影响,但地震“后遗症”所产生“内因”同样不可忽视。不将地质灾害以及隐患点及时进行治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这些灾害点很有可能扩大。
       事实上,早在灾后恢复重建之初,九寨沟管理局已经认识到地灾治理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程,必须不遗余力。一直以来,景区管理局把地灾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按照“预防为主,分类施策,合理避让,重点整治”的思路,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强化调查评价、监测预防、工程防治以及应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防治体系,以保障景区群众和未来重新开放时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灾治理刻不容缓!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州重建委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确保“8·8”九寨沟地震景区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尽早完工,确保三年全面完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建设,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加快“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前期工作的批复》等省、州相关文件精神,九寨沟管理局在过去的一年不断加快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建设。
       7月底,荷叶寨下行0.5公里处崩塌桩板拦式墙工程完工。“这项工程的完工,能够有效拦截高处120米的滑坡隐患,为下方道路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并能在今后景区重新开放后保障游客安全。”管理局规划建设处高级工程师蹇代军介绍道,尽管该工程目前还未正式通过验收,但在施工结束后,该工程项目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地质灾害防治,不仅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隐患进行被动拦截,更需要一定程度的主动防护。黑角桥右岸崩塌主动柔性防护网也于近日完工。与拦式墙的被拦截不同,主动网是将隐患点覆盖以防止岩石脱落,而在安装主动网之前,施工人员会先进行清危工作,以确保主动网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副局长刘春龙介绍,在第一期灾后恢复重建中,九寨沟管理局将完成89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而在接下来的第二期灾后恢复重建中将完成58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道路建设不留下一处阻碍
       “灾后重建,交通亮剑。”走进九寨沟景区,修复受损道路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劳动的号子在山谷中久久回荡,让这八个字显得更加真切。
       地震震裂了公路,震塌了桥梁,但震不毁九寨沟管理局的坚韧的意志和决心。对九寨沟管理局人来说,灾后道路建设是一次艰难的实践,更是一场难打的“硬仗”:重建新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3个重建项目、逾12亿元的计划投资,如何高效有序地在3年内基本完成?全局上下面对艰巨的任务没有选择退缩,硬是一致发出这样的铮铮誓言:发扬“感恩奋进、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的九寨精神,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力争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各项恢复重建任务,把九寨沟管理局的为民情怀和九寨精神铸进坚实的路基中,镌刻在平坦的路面上,让景区早一天通行更畅。
       “这几天天气转好,我们抓住有利时机,调集人力、物力加快修复受损公路,针对灾后路面受损严重、坑洞较多的情况,抢抓时间进行施工,确保早日完成道路建设任务。”负责道路建设的规划建设处副处长徐明才告诉记者,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几乎是每一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的“标配”状态。
       “拼”——早已深入每位重建者的骨髓,成为九寨沟管理局道路建设“攻坚战”的主旋律。
       九寨沟管理局和施工单位一起紧紧抓住有利施工天气,掀起一波又一波施工热潮,老虎海、犀牛海畔等地的施工现场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工作局面,挖掘机、装载机的轰鸣与人工的号子声混杂一起,响彻在九寨沟景区的山川湖泊。
       项目建设不仅需要埋头“苦干”,更要科学“巧干”。“在景区道路施工过程中,我们增加了轻质泡沫混凝土。”在犀牛海景点旁的道路路基建设施工现场,工程人员朱圻向笔者介绍说,泡沫轻质土因其密度小,自重轻,可以避免因路基自重太大、竖向承载力不足导致的路基、路面开裂变形,并且泡沫轻质土在浇筑施工过程中相较传统混凝土浇筑方便快捷,养生周期短,对环境影响小。此外九寨沟景区自然景观优美,但生态脆弱,环保要求极高,针对海子周边道路恢复采用预应力管桩加泡沫轻质土的处治措施,能够在保证道路恢复和行车安全的同时,减少传统路基处治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和水体的污染。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重建绝不能简单地重来!我们不仅要修路,还要以重建为契机,全面提升景区公路桥梁的建设水平和保障能力。这批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后,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复,标准和质量都远远高于灾前水平,提高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灾能力,为游客提供可靠安全的通行服务。”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副局长丁素琴坚定地说。
       基础设施不降低一点档次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不仅破坏了“童话世界”的美丽意境,更是让景区内大部分基础设施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由于道路重建工作造成了景区道路的临时中断,上方栈道重建项目的建材无法运往施工现场。可栈道施工现场并没有因为材料还未到来而冷清——拆除旧栈道、挖掘基坑的工作依然热热闹闹地进行着。“这个基坑还要再挖深一点,这样才能安装得更加牢固。”走进景区栈道施工现场,九寨沟管理局工作人员贺蜀江正在指挥着工人进行施工,对于基坑深度的要求,贺蜀江不会忽略哪怕一厘米的差距。他告诉记着,道路建设工程的同事们很是努力,而栈道重建项目上的同志们也铆足了劲儿,他们会赶在道路重新可行的时候把其他工作做完,到时候直接安装木料,争取早日完成栈道的重建。
       “地震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景区内基础设施重建难度很大。”在九寨沟管理局副局长仁青周看来,基础设施重建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同时也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带来了契机。
       他告诉笔者,相比于震前,此次重修的栈道不仅加大了基础工字钢的尺寸,还从国外专门进口防腐木材,不仅增强了栈道的承载、抗灾能力,更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使用寿命。
       基础设施曾经的落后和地震中损毁的情况,在景区内的村寨中格外明显。过去,由于景区的相对封闭性,景区内几个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落后。特别是生活用电,原来的电线已经开始无法负荷日益增大的用电需求,大部分村民依然拉着露天电线,家中也还在实用铝芯花线,既影响了景区的美观,也增大了用电安全隐患。
       “即将开始施工的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会将露天电线全部入地,还会将对部分村民负载能力不够、安全隐患大的自用电线进行替换。”九寨沟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副处长秦建勋告诉笔者,除了输电线路以外,排水管、通讯线路也将统一进行入地、入管处理。
       一条条老旧的排水沟被挖开,旁边排放着一些黑色的排水管、电线管和通讯线管,这边,工人们正在挖开的排水沟中作业;那边,一辆挖掘机和一辆运输车正在清理着土方和杂物……在九寨沟景区道路旁,管网的重建改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据了解,“三管”入地后,九寨沟管理局将进行统一管理,未来无论哪种线路需要施工,都不用进行二次开挖,直接在规定的地方接入管道即可。
       “老旧设施让人‘堵心’,以后树林里面、海子旁边都看不到铺在地上的管子了,不仅让我们的景区更加美丽,还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虽然一些基础设施重建工程会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但所有人都特别理解,大家都知道这些都是惠民工程,会为它点赞,因为让九寨沟景区变得更加美丽是所有人的心愿。
       “恢复为主,兼顾提升。在原址原规模重建的条件下,我们不断进行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适度安排对景区发展具有全局性、标志性的提升项目,为把九寨沟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徐荣林说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寨沟四十周年成就展和第十四届国际冰瀑旅游节网络会场

GMT+8, 2024-3-28 16:56 , Processed in 0.0643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